沿着水泥公路盘旋登山,烟雾缭绕的大山里,墨绿的柚树错落有致,茂盛的柚叶下,金黄的柚子厚壮结实,这是大埔县湖寮镇长新村。
谁能想到,4年前,这里还是十里八乡知名的贫困村。在各级部门的帮扶下,长新村大力开发蜜柚种植产业,和大埔县兴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展开合作。
“村子在打造乡村游,尝试将蜜柚采摘、农耕体验等资源整合起来。”长新村委会负责人廖习荣说。而兴瑞公司以“互联网+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框架,向标准化种植、休闲农业发展。一个散发着鲜活泥土气息的农业创富故事,正在这里上演。
在有百年柚果种植史的梅州,随着资本下乡、返乡创业群体的加入,涌现出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农人”,依托资本、技术、品牌与土地、农民的结合,孕育着农业新业态,让柚果种植走上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让“致富耕山”带动“耕山致富”。
南方日报记者 马发洲 通讯员 温景添 刘菲 黄景麟
新农人
资本下乡孕育新业态
大埔县兴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型农业企业,创办人刘国武和邓露明是一对“80后”夫妻。事实上,刘国武的老家正是大埔县的百侯镇。在创业大潮下,“农民”的内涵已从“世袭”身份向全新的职业转变。
2006年,刘国武夫妇从深圳大学毕业。在深圳路桥集团工作3年后,刘国武回乡创办了一家建设工程公司,从此和“农”字结下不解之缘。2011年,在福建漳州平和承建一项水利工程,当地蜜柚种植园的巨大规模深深震撼了他。
“从地理环境而言,大埔县四周森林环绕,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不比平和逊色。”刘国武心想,大埔的种植基础也很好,为何不投资现代农业呢?
于是,刘国武决定涉足农业,种植以红肉蜜柚为主打产品的柚果。这想法得到妻子邓露明的认可。两人经过考察,决定将种植基地选在百侯镇新乐村。刘国武介绍,这里水源充足,没有工业污染,经过土壤检测,发现还是富硒山地。
5年开发,山村旧貌换新颜。兴瑞的基地从百侯镇的新乐村延伸到湖寮镇的长新村,种植红肉蜜柚达2000亩。柚园的主干道从原本泥泞不堪的山间小路,全部变成水泥路面,一块块太阳能杀虫器竖立在柚子树旁,正装饰着千亩果园。
原来,刘国武利用“土木工程系”出身的优势,进行高标准的土地平整路网规划。在园林的高处建有灌溉池,果树需要用水、施肥乃至农药喷洒,均可通过管网,直达柚树下。同时引进黏虫板、割草机等先进设备,大幅减少农药用量。
“兴瑞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联结广大分散经营农户,加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与共享。”刘国武说,兴瑞以“互联网+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框架,努力推进蜜柚种植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随着资本下乡、返乡创业群体的加入,越来越多后起之秀出现。日前公布的梅州市金柚首批红名单中,广东润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为上榜的八家企业之一。
“去年,润土的蜜柚曾以每个60元的售价远销各地,这是高品质柚子的市场价值。”该公司负责人杨镜良说,2014年创办之初,润土就成立省市专家指导组,深度指导,在选址、种植、管理等全过程中采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品牌化经营。
润土园区位于梅县区桃尧镇,当地土壤环境优越,金柚品质较好,但由于长期不合理的管理模式,土壤出现板结、酸化、部分元素缺乏等不利的状况。
土壤对柚子的生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在建立园区之后,润土开始的土壤测试,对每个片区的土壤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良。据不完全统计,润土第一年在一棵年轻柚树上的土壤肥料投入就达近200元,这带来一年数百万的开支。
新理念
工业化思路经营农业
“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行看采摘方盈手,暗觉清香已满襟。”唐代诗人张彤一语道尽柚果的采摘盛景。这等盛景,在梅州已习以为常。
从梅州城区出发,汽车沿着山路颠簸3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五华县南端龙村镇。青山绿水环抱之间,淡金色的柚果如涂着的一抹胭脂。“1200多亩的柚园,今年就剩这最后一批了,快卖光了。”广东三红柚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彩标说。
“最近每天都要采摘几万斤柚果,当天包装后销往珠三角地区。”刘彩标说,今年是第二年挂果,产量比去年翻两番,达到60万斤,品质更好、口感更佳。据业内人士分析,广东三红柚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柚果,肉嫩水足、甜酸适中,深受消费市场青睐,打破了以往新果树果品差不好吃的观念。
刘彩标也是近几年“致富耕山”的典型代表。从2012年返乡种植金柚以来,广东三红柚农业有限公司累计已投资2000万元。他介绍,以前从事公路建筑,由于看好蜜柚产业,家乡又有大片山地适合种植柚子,所以自己投入资金一口气开发了1200亩蜜柚基地。基地早在建设之初,就从种苗选择、管理技术、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进行规划打造,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高起点谋划经营,做到“猪—沼—果—鱼”综合开发,施足肥,既保证柚果品质,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一举多得。
今年初,该公司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一个标准化包装厂,从选果到包装、出厂“一条龙”流水线作业,大大便利了果品分级、个性化包装以及提高出厂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早早地谋划市场,成为梅州唯一一家和央视网商城签订合作协议的柚子基地。
对于刘彩标回乡投资农业,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千亩柚园致富树,座座金山浮山湖。追求品质为第一,红肉红皮有前途。开荒种果眼光远,产销一体新理念。致富耕山领头羊,短短几载产业链。”
梅州市农业局局长刘玉涛认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就是新在理念上、技术上、运营上。传统的经营理念是先种植,后找销路,但“新农人”有资源整合能力、有市场开拓实力、有联结农户的带动力,往往先找市场后种植,边开发边铺就市场渠道,既注重生产端品质的把控,更重视消费端市场的培育对接,“新农人”群体在经营理念、技术推广、品牌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龙头带动作用,将成为梅州农业未来发展“掌旗手”。
业内人士也指出,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经营,一方面保证了产品质量和持续供货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品牌化的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溢价。
在对接市场上,“新农人”也总是走在前面,三红柚公司、兴瑞公司、润土公司均注册了自己的商标。除了将果品从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外,还通过电商平台和进驻超市,打通上海、宁波、北京、山东等地的销售渠道。
刘玉涛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梅州市农业局逐步搭建起“大宗供销—超市专柜—社区直供—电子商务”四位一体的产销市场体系,不仅解决了农产品“滞销”“卖难”的问题,也走出了一条“卖好”的道路。下一步,将与各大中城市开展更大规模、更高层级的产销对接,培养电商人才,拓展农业市场销售的版图。
新农村
梅州金柚成为“致富果”
上世纪80年代末,梅州山区处处可见金柚庄园,特别是梅县有的镇村几乎家家种柚,很多群众种金柚奔小康,不少人因此盖起“金柚楼”、开上“金柚车”。
刘玉涛表示,新型职业农民的加入,进一步带动柚果种植实现向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的跨越,“致富耕山”带动“耕山致富”。
“以前的(房子)一下雨就漏水,都快倒了。现在好了。”傍晚时分,大埔县湖寮镇长新村的徐伯在千年桂花广场上散步,老人聊天,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长新村地处湖寮镇北部,全村有240户938人,在10个自然村分散而居。“长期以来,村里存在着山地多、耕地少等贫困因素。”长新村村委会负责人廖习荣说,年轻人外出谋生,村中多是老人、妇女、小孩。“虽然村子有丰富的山林资源,但之前,村民除了种柚子和外出务工,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广东省质监局针对长新村的现状和资源,投入100万元与大埔县兴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创建蜜柚产业示范基地,帮助村里的贫困户种植蜜柚。兴瑞公司以“互联网+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框架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卖难”问题。目前,湖寮镇计划打造乡村游,把蜜柚采摘、农耕体验等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兴瑞公司也在谋划着与休闲农业的融合,有望实现双赢。
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传统企业抱团,金柚成为农民的“致富果”。在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柚子,从早期的零散种植逐渐形成产业化。在五六年前,村民纷纷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出现大大小小农业专业合作社80多个。
2013年,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黄村充分整合资源,由全村28家金柚合作社成立大黄金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同时注册成立大黄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年后,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由2013年的8000多元增至2015年的2.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约51万元。
此外,大黄村计划总投资1.2亿元,推进建设金柚产业园,建成了现代信息化柚果交易中心、跨季节蔬果冷藏库、现代自动化柚果仓储、电商平台等,吸引了28家本地企业、专业合作社进驻,构建起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形成规模化购销平台。
这是松口金柚产业的一个缩影。松口镇采取“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分户承包,规模经营”的措施,将零星分散,分户承包的旱地、山坡地调整方式,连片开发进行种植经营,去年金柚产业总产值达到10.3亿元。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梅州市金柚生产地域覆盖全市辖内60多个镇,规模化种植面积近60万亩,产量约80万吨。随着产业化程度的提高,梅州金柚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日益显著。如梅县区柚类产值25亿元,农民人均金柚收入为50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0%。大埔县蜜柚产值7.3亿多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6%。
“大好的土地,要是闲置着太可惜了。”大埔县金奥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加全很看好金柚产业。胡加全说,梅州土壤多属红、黄壤酸性土,环境优越,部分蜜柚比红肉蜜柚诞生地平和县等地区要早熟,“探索种植金柚,或许是农民致富的希望。”
观察
专业化服务突围金柚产业“三大困境”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二元结构不断调整,农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用工荒”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带来农业从业人员老化、新理念新技术难以实施、产品市场窄等问题,受人才、技术、市场三大因素限制,严重制约着农业转型与持续发展。
金柚是梅州的主导产业,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和产业链条的延伸拓展,人才、技术、市场问题或更为突出。为了破解困扰金柚产业转型发展的“三大难题”,梅州市农业部门早在2013年就以整县推进的方式,在大埔县启动服务社会化试点,以经营性专业化服务,补充公益性服务不足,突围人才、技术、市场三大困境。
成立专门公司、培训专业队伍、外包专业技术、配套专业设备、提供专业服务,已成为梅州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成型模式,为“致富耕山”和“耕山致富”两大类群体,提供基地开发、产业设计、技术承包、品牌包装、市场推介等从生产端到销售端全过程的链条式服务。
在梅州,不管是“农业服务超市”,还是专业公司组建的“专业服务队”,让农村也像城市一样实现个性化“点单式”的“花钱买服务”,既有专项服务、也有综合服务。至去年全市经营性专业化服务组织达169家。
梅县区在城东、石扇、松口、丙村、松源等镇建立了11家集“土地托管、农资销售、农事服务、农产品购销和融资服务”为一体的农业服务超市,年销售农资总额1200万元,农产品购销总量17000吨,共服务了260多个30亩以上的果园,为5000多户农民开展农机服务及推广果园滴灌技术,为2000多个果园提供病虫防治服务。
农财网旗下的梅州市农管家农业服务公司是近年引进培育起来的专业化服务组织,该公司以农资、农技、品牌塑造、市场推广一体化服务为定位,成立由华中农大、华南农大、湖南农大等高等院校毕业生组成的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因地制宜与合作柚农制订标准化种植方案,配送农资,常年技术培训,严格把控品质,塑造品牌,媒体全力推介,有效对接市场。目前,该公司在梅县区松口、隆文、桃尧等金柚大镇建立服务网点,吸纳会员近1000人,服务金柚面积约2万亩,为果农有效解决“农资买难、优品种难、产品卖难”问题。近期由农管家一手打造的“驮娘柚”个性化品牌引起了市场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线上电商短短2个月内销售1.8万件。
广东天禾农资梅州公司以打造“天禾好金柚”为目标,创建“技术—植保—营养”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在梅县区石扇等金柚主产镇建立“天禾好金柚”农技服务站,共建“天禾好金柚”示范园,通过细化落实技术方案,推行适量施肥、科学用药、规范管理的标准化技术,保证金柚品质;利用天禾旗下的电商平台,推介宣传销售“天禾好金柚”,实现企业、柚农、消费者多赢。去年以来,开展技术培训100多场,首批共建“天禾好金柚”农技服务站10个、示范园11个。
今年开始,梅州对金柚黄龙病防控也引入了专业化服务公司,在梅县、大埔等地进行试点,通过面向社会采取招投标形式,由专业化服务团队实施有效持续的防控技术,统一时间、统一药物、统一扑杀柑桔木虱(柑桔黄龙病传播媒介),开展统防统治,阻断病害扩散传播途径,有效遏制黄龙病蔓延危害。
专业化服务有效缓解了当前农业人才紧缺、先进科技转化难、农产品市场不大不稳等问题,也成了新时期农业转型发展跨越的门槛之一。
CopyRight © 2015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麻坝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136924号
系人:卢先生 手机:13823890216 微信号:S13823890216
地址: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麻坝村 技术支持:梅州乐创网络